• 9001诚信金沙



  • 9001诚信金沙集团
    2021-12-24 09:43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

    分享到 :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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如果时光能倒流 ,多希望我父母当年对我狠点 。

    近日,网上曝出衡水中学2020年的入学通知书。

    还是一如既往地细致。

    而引起我注意的,是这样几条“纪律要求” :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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并在后面,附了两张标准发型照片。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有网友在后面跟帖:

    “一点自由都没有 ,连留什么发型都要管,简直是监狱 。”

    可是,为什么校规如此严格,仍然有很多家长 ,趋之若鹜?

    因为,做了家长后才知道:

    不严格要求,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 。

    自由,并不意味着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。

    自由,从来都与规则相伴而行。

    而如果 ,想要养废一个孩子 ,就给他自由,无底线地给他自由。

    自由过了度 ,人生的限度就没有最低 ,只有更低。

     

    01

     

    自由过了火 ,人生没结果。

    最“坑害”孩子教育的三碗鸡汤,你没喝过也一定见过: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一碗鸡汤:快乐教育。
    第二碗鸡汤:充分释放天性。
    第三碗鸡汤:成功和学历没关系。总是见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:

     

     

    素质教育是快乐的,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 、自由发挥的 ,前途是必定能够成功的。

    但纵容与溺爱下的快乐,无疑是裹着蜜糖的砒霜 。

    短暂的甜蜜,需要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。

    之前热播的《小欢喜》,多少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 。

    诚然 ,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,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,让乔英子几近窒息 ,甚至喊出了“我就是想要逃离你”的悲怆心声。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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然而,我们又不得不承认,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,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 。

     

    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,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“清华北大”,而且,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。

    这一切别人眼里的“轻而易举”,如果没有宋倩 ,只能是一句空谈。

    说白了,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稍作改进,乔英子的人生 ,只会更加完美,而决不会是平庸 。

    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?

    追求自由 ,是每个人的天性。

    对于孩子来说,玩玩具 、看动画、打游戏,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。

    如果宋倩去除掉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 ,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?

    我看未必。

    之前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 ,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久,听起来依然让人惊悸 。

    而面对媒体,他竟轻描淡写地说“我杀的又不是别人,是我妈”。

     

    有人说他冷血 ,有人说他残。

    而透过他的生活 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,没有约束,始终野蛮生长的孩子。

    从未建立亲密关系的母亲,骤然而至的严格管束,与他曾经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锐冲突 ,所以他举起屠刀,疯狂杀戮。

    这 ,只是自由过度的悲剧 ,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结果 。

     

    02

     

    曾经的逼迫与疼痛,为今天的安身立命。

   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,过度的纵容,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 ,一不小心,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    而在父母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,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,但以后的人生 ,却会顺遂如意。

    在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初为人母的Anglebaby,希望孩子才艺出众,便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:

     

     

    “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?”“逼着 ,对啊。” 刘宪华回答。“那你小时候愿意吗?”

    “我不愿意,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。”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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“那你现在感谢你父母吗?”

    非常非常感谢。”

    刘宪华说这些的时候,眼里是自豪的,充满感激的。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是啊,如果没有父母曾经的逼迫,或许现在赖以谋生、给他尊严的小提琴 ,就只能是梦里的遗憾 。

    而成为著名钢琴家的郎朗,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也曾说:

    “兴趣是练出来的,谢谢爸爸逼我练琴。”

     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逼迫,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负责?

     

    给孩子自由多简单啊 。

    孩子开心,家长省心。

    不会有写作业时的鸡飞狗跳  ,更不会有严格管教时的剑拔弩张。

    只是,小时候可以这样。

    长大以后呢?还可以继续随心所欲吗?

     

    03

    同学小琴性格豪爽,曾经是我班的班花 。

   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玩儿,各种玩儿,就是拿出一张废纸 ,她也能乐呵呵地玩上半天 ,就是不爱学习 。

    但她脑子好用,考试前随便突击一下,就能考到中上游  。

   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 ,高三魔鬼训练刚开始,自由懒散惯了的她便跟父母宣战 :

    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着闹着不肯出来,告诉父母高三太苦了 ,再让上学自己就疯了,并说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过好这一生.....

    那个年代,本不是人人都能考大学的年代。

    父母膝下就她一个独生女 ,对她疼爱有加,看她不愿意考大学,再想想家境尚且可以,便不想让女儿那么辛苦,就听之任之让她辍学。

    我们投入紧张的学习了,她却经常避开老师偷偷跑到班上找我们玩儿,炫耀自己的快乐自在。

    我们家境没她好,父母也都没人家父母“开明”,所以,她的到来总能恰当地刺激我们敏感的神经 。

    她父母通过关系给她找地儿上班,我们知道后内心更是羡慕嫉妒恨,赚钱谁不喜欢啊 。

    那个年代 ,工作为王啊。

    我们辛辛苦苦地考大学不就是为了以后好工作嘛 ,人家却那么早就开始自食其力。

    后来,我和同学们纷纷离开家出来念大学,而她却不得不留在家乡,虽然也衣食无忧,但却总觉得每天机械地上班更苦更累 。

    这时,轮到她羡慕我们:

    “你们多好,能到大学里玩儿......”

    那时,通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,很快 ,大家便失去了联系。

    分别时 ,曾发誓要通信联络 ,都被各自的新生活给打破。

    一别二十多年。

    前几个月,她突然在QQ上加我。

    我这才知道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读自考,无论如何也要把大学文凭拿下来 。

    我问她:“都四十了还这么大的求知欲啊 ?”

    她那端沉默了半天  :

    “我只是补齐之前欠下的功课。现在我才发现 ,曾经觉得压抑的校园 ,枯燥的学习 ,原来是那么珍贵 。”

    我没来由地一阵心酸。

    当年,凭她的资质,高三放手一搏,考上靠谱的大学原本不成问题。

    可她偏偏要经历这么多年的曲折 ,才能重新回到课堂。

    课是可以补,学也可以再上。

    但是,中间失去的这么多年的各种人生机会 ,荒废过的光阴,受过的苦 ,上过的当,受过的骗,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,如何去补?

    在接下来的聊天中,我得知她所在的厂子后来倒闭 ,她不得不重新找工作。

    但作为无学历无特长无经验的“三无”人员,她不得不面对命运的诘责。

   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 ,她只好重新拿起了书本 。

    但这种人生的“补课”需要花费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却和当年有天壤之别。

    最后,她话语中的懊恼刺痛了我:

    “如果时光能倒流,多希望我父母当年对我狠点.....”

     

    如果,如果时光能倒流,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回到学校好好学习,不用父母督促,苦点累点都没关系 ,至少能为自己赚取一个明媚的未来 。

    有人说,生活是公平的 。

    不吃学习的苦,就吃生活的苦。而学习的苦,只有十几年 ,可生活的苦,却是一辈子 。

    当我们在生活里 ,碰了无数墙壁,走了无数弯路,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,才会明白:

    过度的自由,会让自己在某个时刻,再也没有自由。

    而曾经的逼迫,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,在现实的世界里 ,体面地活着。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 

    04

    告诉孩子 ,不吃学习的苦 ,就吃生活的苦。

     

    吃学习的苦只是吃一时,吃生活的苦是吃一辈子 !

    越努力学习,越幸运。

    孩子,十几、二十几岁是最好的增值期。

    你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,都会回报你 ,化作你对抗生活的铠甲 。

    作家王小圈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坐标系:

     

    高付出高回报 :称之为“正事”。

     

    低付出低回报:称之为“消遣”。

     

    高付出低回报:称之为“倒霉” 。

     

    低付出高回报:称之为“幸运”。

    倒霉事没人愿意做,幸运事可遇不可求。

    我们主要说说正事和消遣 。

    高付出和高回报的“正事”有:

    想得到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,需要付出多年的埋头苦读 。

    想得到高收入的职务,需要付出多年的职场拼搏,学习知识技能 、懂得人际交往。

    想得到博大精深的学识 ,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,勤思考多看书 。

    低付出低回报的是“消遣”:

    想得到杀伐决断的快感,只需点开游戏软件。

    想得到口舌之快 ,只需吃一顿丰盛大餐等等。

    消遣只能让人陷入死循环,逐渐麻木。

    所以,孩子 ,请你多做“正事” ,适当“消遣”,这样你才会得到巨大的回报。

    经济学中有个“马太效应” :强者愈强 ,弱者愈弱 。

    你只有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强 ,才能在面对生活的刁难时,披荆斩棘。

    孩子,愿你多吃学习的苦,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快乐与自由 。

    今天吃的苦,明天,会成为你通往金字塔顶端的天梯 。

     

    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     

    05

     

    不可能存在快乐教育。

   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:

    “教育的本质里,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 ,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,这简直是不可能的。”

    从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。

   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卓识的挑战。

    真正的教育,是戴上紧箍咒 ,用规则和教养 ,智慧和学识 ,去除本性中的愚昧、散漫、自由。

    这本身就是一组悖论。

    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心甘情愿 、快快乐乐 ,与约束和规则和平相处 ?

   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 ,必须管教,必须惩戒 。

    过度的自由 ,只会让他无视规则,丢弃责任 ,不懂承担。

    最后 ,荒废自己的生命 。

    有惩罚就有抵触,有规则就有疼痛。

    而孩子,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“不能”面前 ,约束自己的言行,克制自己的欲望 ,端正自己的举止 ,摒弃自己的不良。

    然后 ,一路向上。

    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,那些曾经约束你的“不能” ,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 ,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。

     

    上一篇 :人民日报公布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  !为了孩子
    下一篇:1970年:50万25套房子,1980年=:50万=16套房子,2


  • XML地图